当前智能家居行业竞争相当激烈,BAT过去的流量和生态策略似乎遭遇了挫折,华为、小米和家电企业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究竟哪个品牌能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这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BAT的困境
曾经,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大巨头选择流量与生态相结合的方式踏入智能家居领域。它们意图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流量,构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然而,时至今日,这一策略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它们将流量集中投放,却主要集中在了智能音箱等少数产品上,导致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在智能家居的研发、产品种类扩展、设计等方面,投入力度明显不够,市场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虽然掌握了庞大的流量资源,但在智能家居这一领域,并未实现全面发展。它们未能利用流量优势推动智能家居各类产品的普及,目前仍主要集中在少数产品的竞争中,与最初规划的全面生态系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华为的升级
3月16日的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全屋智能主机SE。此次升级了解决方案。这使得主机系列化,用户可以每家一套智能主机,实现全屋互联。这次升级标志着华为在智能家居硬件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华为消费者业务负责人余承东指出,目前已有1900多个品牌加入HarmonyOS智能家居平台,4500多种智能设备支持全屋智能连接。华为并未自行打造全品类品牌,而是选择与外部厂商及品牌合作,通过拓展鸿蒙系统的智能家居生态,提供全面智能解决方案。这种策略展现了华为的创新思维。
小米的模式
2021年12月,小米推出了全屋智能战略,选择了AIoT平台生态作为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公司还推出了小米全屋智能家居的质量规范,并在小米集团及旗下300多家生态链企业中进行了推广。小米的这一做法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确保了产品品质的统一标准。
手头不宽裕的年轻人对小米家居产品有一定兴趣。小米的产品定价较为合理,然而,其全屋智能的布局尚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期待,许多功能和体验尚未成熟,与高端需求尚有差距。
家电厂商之路
家电行业里,海尔和美的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推行的是场景化及套餐式服务模式。自2006年起,海尔就开始布局物联网,推出了u-home概念,到了2020年,又推出了新品牌三翼鸟,旨在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定制化服务。
这种服务模式多样,适应性强,能迎合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家庭环境挑选合适的家电组合,日常使用中享受到更加贴合个人需求的体验。
前装后装对比
华为的方案主要针对装修前市场,需在房屋装修初期便加入。这样的方案能带来更佳的交互体验,然而成本较高,且升级空间有限。毕竟,让消费者在房屋装修之初就接受第三方提供的完整智能家居方案相当不易,尤其是考虑到市场尚处于普及教育阶段。
小米、海尔等家电品牌纷纷进军后装市场,消费者得以在现有住宅中增设智能家居设备。此法更为便捷,但就智能交互而言,目前可能略逊于华为,两者各有千秋。
未来走向难测
华为、海尔、美的等企业分别走在前装和后装两条不同的道路上。究竟哪一方的潜力更胜一筹,难以定论。展望未来,它们或许会携手共进,也可能相互竞争。例如,华为可能与家电企业就某些产品或技术展开合作,同时在市场份额上展开激烈角逐。
智能家居领域的竞争速度如何,还需经过时间的检验。众多厂商都必须应对智能互联、基础协议规范、以及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体验等挑战。
疑问出现:你对华为的预装方案还是家电品牌的后期安装方案更倾向于支持?若觉得内容有价值,请给予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