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香氛品牌在市场表现上似乎遇到了困境:尽管看起来颇受欢迎,但在供应链的源头却缺乏影响力。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让我们继续往下探究。
消费倾向多变,复购难题凸显
现在,消费者对香水及家居香氛产品追求新鲜感,总想尝试不同的品牌和香型。这导致国内香氛品牌在保持顾客重复购买上面临巨大挑战。芬尚公司首席运营官丁玄提到,其品牌冰希黎等产品的年复购率大约只有10%,这样的复购率对品牌的长期稳定发展来说并不理想。
用户越来越挑剔,这要求品牌不断推出吸引人的新产品,同时营销投入也要增加。然而,这同时也提升了运营成本和风险。如果新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就会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使得国产香氛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道路更加艰难。
高端定位局限,规模增长艰难
夏观品牌定位于高端市场,主打“东方香”系列,这种小众香氛风格独树一帜。然而,将小众类别、高端定位和独特香型结合在一起,使得品牌的规模扩张变得极为困难。要在高端消费者中寻找气味相投的顾客已属不易,若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更是难上加难。
观夏虽因东方美学而赢得认可,但其作品多限于“小巧精致”的范畴。若想拓展至“宏大精致”,则必须克服技术创新、市场推广、供应链优化等多重难题。在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打破高端定位的规模限制,这是观夏需要深思的问题。
故事讲述趋同,竞争陷入僵局
众多国内香氛品牌在“东方香”这一主题上讲述故事,结果故事内容开始变得相似。他们普遍以东方文化为宣传点,却缺少鲜明的特色。当消费者对这种重复的审美感到厌倦,他们可能会对相关品牌失去兴趣。
在故事框架的限制中竞争,品牌很难脱颖而出,甚至可能深陷价格战和宣传战的泥潭。要想在供应链上游缺乏话语权的背景下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挖掘东方文化的深层内涵,讲述别人未曾讲述过的独特故事。
国际品牌介入,本土压力剧增
中国市场的兴起吸引了国际商业香水品牌,他们看准了商机,专为我国消费者打造了融入“东方香”元素的香水。这些香水相较于国产香氛,品牌知名度更高,研发技术更为成熟,供应链体系也更加健全。
这无疑给国产香氛品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由于在供应链上游缺乏优势,国产品牌不仅要应对国际品牌的竞争,还要在市场上争夺一席之地。为此,他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形象。
线上体验受限,线下依赖明显
香氛的体验非常鲜明,但网络购物无法让顾客真正感受到香气的氛围。因此,实体店成为了香氛消费的关键地点。观夏的实体店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为了品牌成长的关键支柱。
线下门店的运营费用较高,包括租金、装饰和员工工资等费用。对于资金实力不足的国产香氛品牌而言,大规模开设实体店并不可行。面对依赖线下销售却无法扩大规模的现实,如何在有限的线下渠道中增强品牌知名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利润空间存疑,未来走向何方
2022年,野兽派香水因代工厂的问题受到质疑,这一事件暴露了国产香氛品牌在溢价方面的难题。展望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成熟,国产香氛的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夏观获得欧莱雅的投资,这有助于其在“东方香”领域深入发展,并助力其走向国际。然而,这也预示着他们需应对国际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和运营难题。对于其他国产香氛品牌的发展道路,我们有必要进行深思。国产香氛品牌如何在上游供应链中掌握主动权,这是一个值得大家讨论的话题。若觉得文章有价值,请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