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大义:救助乡邻善举多
在鄞州悠久的历史里,义庄和义塾等善行屡见不鲜。南宋时期,有史浩、汪大猷等高官,他们心怀仁义,创立义庄,耕种义田,一心一意帮助贫困的乡里人。在那个年代,他们的善行如同黑夜中的明灯,给无数贫困百姓带来了希望。崇德向善的风气也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
鄞州这片土地上,历经千年,修建桥梁、铺设道路、资助教育、治理水利等善举犹如繁星点点,难以计数。这些善举背后,是鄞州人民深厚的情感。他们用行动展示了大义的精髓,让这份爱心与责任在时光里不断流传,代代相传。
近现代义:义利并举“宁波帮”
近代以来,以鄞州人为核心的“宁波帮”群体,显现出其特有的精神风貌——兼顾义与利。像项松茂、鲍咸昌、周宗良等“宁波帮”成员,在上海繁华的十里洋场崭露头角。他们不仅在商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道德层面上也极为重视。他们以诚信为基石,将信誉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既是他们的商业信条,也是他们对道义的执着坚持。
他们赚钱时,也不忘对社会有所贡献,热心投身于公益事务。这种既追求利益又注重道义的思想,使得“宁波帮”在商界赢得了美誉,为鄞州文化增添了特别的光辉,也成为了鄞州人民的自豪和典范。
当代大义:传递幸福暖人心
在鄞州,许多秉持大道理的人活跃在各处。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分享快乐,或许是免费的志愿服务,或许是援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他们不求回报,只希望为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带来温馨和希望。
他们的存在使得鄞州的街头巷尾洋溢着温情与关爱。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高尚的道义不仅存在于历史传说之中,更在现实生活里发挥着作用,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邻里关系融洽的关键因素。
国家大义:英雄辈出报国志
鄞州历史悠久,英雄辈出。自宋代抗击金兵,至明代抵御倭寇,再到抗日战争年代,鄞州民众始终怀揣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积极参与到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战斗之中。
嘉靖年间,倭寇侵袭浙江,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前来抵抗。鄞州百姓毫无保留地全力支援。沙文汉策划罗浦起义,即便三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依然坚定信念。这些英勇的鄞州人,用他们的忠诚和义气,展现了鄞州人对国家与人民的深情厚谊。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信守之“义”:以诚为本信天下
在鄞州,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不论是商人还是学者,大家都坚守着“信义”这一原则。在社会交往中,他们注重诚信,维护和谐;在经营生意时,他们重视信誉,恪守承诺;面对组织,他们始终如一,忠诚不二。
沈祝三虽双目失明,却耗尽家产创建了武汉大学。这一壮举完美展现了“宁波帮”所倡导的“信义行天下,爱国爱家”的价值观。正是对信义的执着,使得鄞州人在社会中赢得了尊敬和信赖,同时也推动了鄞州稳步发展。
侠义与崇学:培育大义之根
鄞州地形多山多水,田地较少,这样的地理条件培养了当地居民相互帮助、乐于助人的文化传统。他们热心公益,乐于行善,对公共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修建道路、建造凉亭等善行,都展现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
鄞州的地方官员非常看重教育。王安石推行了请大儒授课、在清朝祠堂设立家塾等措施,使得崇尚学问的风气深入人心。在这样的风气中,各种学说得以交流融合,“大义为先”的理念也深刻印在了鄞州人的心里。
你周围是否也有像鄞州人那样胸怀大义的人?不妨点赞、转发这篇文章,并留下你的看法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