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或助人民币国际化
如果中国央行最先发行数字货币(DC/EP),那么这有可能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当下国际贸易十分频繁,货币的流通有着重大影响。数字货币可以增加交易的便利性,降低中间环节,让人民币在国际交易里更有优势,让贸易伙伴更乐意使用人民币来进行结算,从而为人民币迈向世界提供帮助。
但要明白,国际货币体系是复杂的,人民币要实现全面国际化并非一下子就能做到。数字货币的发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需要有相配套的金融政策以及适宜的市场环境等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去应对国际货币的竞争与挑战。
上市公司区块链业务比例低
2018 年到 2019 年期间,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接触区块链。11 月 10 日这一天,火币中国的 CEO 袁煜明在重庆工商大学所举办的 2019 密码经济研讨会上指出了这一现象。不过很可惜的是,真正能够形成落地业务的比例依然不是很高,这表明区块链在企业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
企业尝试将区块链引入,但在技术、人才以及市场认知等诸多方面遭遇问题。链下的数据信息要上链存在困难,多方加入系统并积极贡献也面临挑战,去中心化与效率的平衡更是难题,这些都对区块链落地业务的开展形成了限制,许多公司依然处在摸索的阶段。
稳定币的全球挑战与风险
11 月 10 日,“第十届财新峰会: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举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该峰会上提及,若稳定币扩展至全球范围,将会使对公共政策的挑战和风险增大。全球性稳定币是以运营者的信誉作为依托的,在出现风险事件时,做市商能否稳定币值是存在疑问的。
如今加密货币市场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稳定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风险导致无法稳定其币值,就会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并且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在全球推出稳定币需要格外谨慎,要先把法律、监管、风险控制等诸多问题解决好。
嘉楠技术研发人员的短板
研究表明,嘉楠的技术人员数量不多。整个公司仅有 127 名技术研发人员。并且这 127 名技术研发人员中,有一半是来自年营收低于 30 万人民币的 AI 业务。与主流芯片厂商以及比特大陆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嘉楠的研发人员数量仅仅是比特大陆的五分之一。
技术研发人员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是核心竞争力。嘉楠如果人员不足,就会对其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升级造成限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它会处于劣势地位,有可能难以在芯片领域拓展出更大的市场,也难以研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央行数字货币的局限性
央行数字货币仅仅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式,难以发展成为新的货币。比特币和以太币着重强调“去中心”这一特点,这与央行的主导地位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并且在现实情况中,短时间内无法将现金完全消除掉,这就使得央行数字货币必须要与现金体系长期共同存在,其运行的难度以及所面临的风险都比较大。
现金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并且被广泛接受。数字货币虽然有自身的优势,然而在短时间内却难以完全将现金替代。并且,协调两套货币体系会使得金融管理的成本增加,也会使金融管理的复杂性提升,所以需要谨慎地对其进行处理。
稳定币的价值与需求
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约瑟夫·卢宾在接受采访时讲道,稳定币属于“必需的需求”,对于新兴的数字经济具备“极为重要的价值”。当加密货币的波动性较为强烈之时,稳定币能够给出相对稳定的价值计量以及交易媒介,从而为加密货币市场注入稳定性。
在新兴的数字经济活动里,像跨境支付以及数字资产交易这类活动,稳定币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促使数字经济活动能够更高效地开展,满足市场对于稳定价值进行交换的需求。
大家在思考,中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最终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倘若觉得这篇文章是有用的,那就欢迎大家进行点赞以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