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金融科技持积极态度,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这些举措有力地支撑了其作为国际智慧金融中心的地位。那么,他们具体采取了哪些高招?
智慧金融中心发展策略
自2015年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便与业界合作,共同推动“智慧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在当前金融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它旨在巩固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新加坡这样对金融依赖性极高的国家,金融中心的地位与众多金融从业者的生计及国家经济的整体繁荣息息相关。此外,此规划对于新加坡应对香港等金融发达地区的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策略持续稳步推进,并已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新加坡在金融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金融业务处理速度加快,服务种类也在持续增加。一些新的金融模式在新加坡市场先行试验,众多消费者因此受益。
国际清算银行合作
2019年,国际清算银行与新加坡金管局共同建立了创新中心。该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众多全球央行在此中心内进行合作与创新。这并非局部的创新,而是致力于全球金融系统的优化。众多国家急需对金融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革。以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例,他们的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健全,金融科技的应用也相对滞后。这个创新中心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学习先进创新成果的机会。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此扮演着重要的推动与协调角色。新加坡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这在该中心中可以分享众多实际案例和策略。这些新加坡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其他中央银行更深入地认识金融科技在各类监管条件下的运用,以及可能伴随的风险与机遇。
开放API的价值
在构建智慧国家的过程中,“开放的API”扮演着核心角色。它相当于企业间信息系统交流的“桥梁”。在新加坡的金融行业中,这种开放性为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本地金融科技公司能够与传统的金融机构通过API轻松交换金融信息。这样的连接有助于促进合作,以一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为例,他们利用API获取大型银行的数据,成功开发出了专门针对小型企业的精准金融服务分析工具。
企业通过共享客户资料及有关信息,旨在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比如,银行可以运用科技公司的数据分析能力,为顾客量身定制财务规划。此外,这种做法还有助于推动“开放银行”模式的繁荣,该模式在新加坡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
金融科技合作协议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与多国达成了31项金融科技合作共识。这些协议对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以新加坡与某亚洲国家达成的合作为例,双方金融科技企业得以相互投资和拓展跨境业务。这一举措让双方的金融科技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协议为新加坡金融科技走向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加坡的这一举措,展现了其在区域乃至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影响力的增强。在东南亚,该协议的签订促进了整个区域的金融科技交流。新加坡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众多小国借助新加坡的金融科技资源和平台,来提高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
金融科技研发支持
新加坡大力推动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金融科技研发合作。2020年12月对RIE项目的更新便是这一政策的体现。政府承诺,到2025年将投入250亿新元用于科研,其中“智慧国与数字经济”被列为重点领域。此举为金融科技研发提供了丰厚的资金支持。借此机会,高校的科研力量得以开展创新研究,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设有专注于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的实验室。
2020年8月,金管局发布了升级版的金融部门技术及创新扶持方案。该方案为大型创新项目提供了2.5亿新元的资金支持,并着重加强了人才库的建设。此举有助于为新加坡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积累人才,确保了该领域持续发展的动力。
监管创新与网络安全
金管局在监管金融科技时,采用的是以活动或风险为依据的方式,而非以机构为标准。自2016年起,新加坡推出的“监管沙盒”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合规性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这一模式允许创新方案在真实环境中进行试验。这种做法让众多新加坡金融科技企业敢于尝试新的业务领域。例如,一些新兴的网络支付公司,在沙盒监管的保障下,得以稳健地成长。
金管局发放了3000万新元的网络安全能力补助,以此加强网络安全并培育人才。在区域层面,与美方携手推进网络安全监控和信息共享,共建亚太情报与分析中心。这些举措确保了新加坡金融网络安全稳定,有效防止了因网络安全问题引发的金融体系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