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ICO 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的人认为它属于长期投资的范畴,有的人则觉得它更像是一种投机行为。并且,它所具有的监管难度大以及回报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也使得它在业界充满了争议。
ICO概念解读
普华永道认为 ICO 的本质是对区块链技术的长期投资。它是一种融资方式,且具有去中介化的特点。从 2017 年开始,它逐渐被大众所知晓。许多初创企业将其当作新的融资途径。这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参与的国家众多。它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并且只接受数字货币,这与传统融资有所不同。
在实际情况里,有许多小项目公司缺乏传统的投资途径,而 ICO 为它们提供了机会。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区块链技术研发团队,通过 ICO 得以获得启动资金。
评估要点
普华永道提出对 ICO 从 7 个方面进行评估。比如项目白皮书是很重要的,其中包含着项目的规划以及目标等内容。从背景方面来看,需要了解公司的发展轨迹。在 2018 年有一个 ICO 项目,其团队成员存在造假情况,要是背景调查做得不好就容易引发问题。团队的能力会对项目的走向产生影响。
代码的安全性和创新性需要被关注。从运营方面来看,日常运作的合理性很重要。发行方案的清晰性也很关键。财务控制是否得当与项目的可持续性有关。有些项目因为运营不佳,没有按照发行方案执行,所以导致了失败。
机遇所在
对于参与者来说,这是个人参与区块链项目早期的新机遇。像以太坊这样的例子,早期参与的人借助 ICO 获得了不少利益。它能够使持股者获取加密代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资产。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能够跨越传统风险投资所面临的诸多障碍。有些创业团队原本需要历经复杂且繁琐的流程去寻找风投,然而通过 ICO 这种方式,他们能够直接向潜在客户展示自己的想法,以此实现快速筹资的目的。具有创意的小团队可以凭借此途径迅速获得资金并开始起步。
风险因素
一个风险在于管辖范围难以明确界定。在国际范畴内,不存在统一的标准。2019 年,有些 ICO 项目在美国遭到了调查,然而在其他国家这些项目却是合法的。这使得项目的支持者难以获得有效的保护。并且,当这些项目构成证券性质的时候,就会引发监管方面的问题。
大部分的 ICO 无法给出确切的回报预期。许多案例都表明,参与者投入资金之后遭受了巨大损失,血本无归。例如,有一些小项目突然就消失不见了,这使得投资者没有地方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一些团队为了筹集资金而给出了美好的承诺,却没有考虑到这些行为会带来的长期影响。
行业现状
监管现状多数未明确,但发起者会进行自我限制。2020 年部分企业对 ICO 项目流程进行了自我规范。项目的支持者缺乏评估经验,且存在从众心理。很多参与者在不了解项目细节的情况下就进行了投资。
很多 ICO 的代币分配存在风险,将其大面积投放到市场以及开发团队保留一部分的做法都不稳定。许多项目存在盲目去中心化的情况,并未考虑自身的应用场景是否合适。
监管趋势
SEC 对 The DAO 项目展开调查后发现,个别项目不能代表整体情况,但监管的态度是明确的。MAS 也提醒人们要注意投资风险。如果数字货币的属性符合证券的定义,那么它就会受到监管。在监管过程中,会运用豪威测试来判断数字货币的性质。由于涉及到大量资金以及众多投资者的利益,所以监管机构未来肯定会加强对 ICO 的管理。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在考虑对 ICO 项目进行投资时,需要谨慎地去判断数字货币所具有的属性,并且要努力减少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这些都是所有投资者需要加以留意的方面。
大家对于 ICO 这种融资方式在未来的发展持何种看法?期望大家能够点赞,能够分享,并且能够在评论区表达出自己的想法。